大家うふやー (百年古屋 大家食堂)
|
---|
|
---|
Facebook 粉絲團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請幫我按個讚喲~
讓人有點小驚喜的是大家食堂有些改變,入口處也和以前不一樣。
可能是遊客多了,下方的停車場無法容納這麼多車輛,所以才改到上方停車。(純屬個人猜測~)
順著有著傳統沖繩色系的朱紅色長廊,一路往下走就可以走到主棟建築。
長廊的兩側有許多琉球獅子,顏色、表情和動作都不太一樣~
2014年來的時候,我們是直接進入店門口告知人數,需要候位的時候則是填寫紙本排隊。
現在則是在外面商店的販賣處帝就設置登記的設施。
非常先進的使用平板填寫用餐的人數,就會得到一張號碼牌跟預估的等候時間。
跟我們上次來的時候不一樣,有一種很先進的感覺。
套一個新加坡人在改建的時候愛用的詞,這就是「Upgrade」啦!!
(的確四年的變化有點大,我們家也是從一個小孩變成兩個小孩,哈哈~XD)
好險主棟建築物還是跟當年一樣,不然我都要懷疑這是不是同一個地方了,哈哈~
真正的餐廳入口,右側有鞋櫃,入內要記得脫鞋哦~
大家食堂是經由整修許多幢百年歷史的日式老房子,改裝室內空間而成的餐廳。
這裡的木造平房都是當年原汁原味保留下來的住宅建築,是在2001年加以修復後,開始在這裡經營沖繩麵和琉球料理的餐廳。
傳統的老房子充滿濃濃的日式風情,在榻榻米上擺著矮桌子,可以直接席地而坐。
不過我還是不太習慣這種高度,每次坐沒多久腳就超麻,要一直變換姿勢,我想可能需要來點循利寧,哈哈哈~ XD
大家食堂有中文的菜單,午餐和晚餐提供的菜單不一樣,2人份的涮涮鍋必須事先預約。
因為我們之前就來過也熟悉大家食堂的菜單,所以在點餐的時候速度快很多,總之直接把招牌套餐點來吃就對了~
アグーの肉そばセット
(阿咕豬的沖繩麵套餐, 阿咕豬的沖繩麵、雜炊飯、漬物小菜、小糕點。)
菜色內容有一點小變化,以前有三樣小菜,現在變成是一樣小菜加上一片蛋糕,蛋糕吃起來是鳯梨口味。
麵的部份一樣是記憶中的味道,有嚼勁的阿咕豬肉加上有嚼勁的沖繩麵。
雜炊飯吃起來有點像比較乾式的油飯,淡淡的調味加上粒粒分明的飯。
朋友曾說過她覺得沖繩麵就是沒有煮熟的陽春麵,我覺得這個形容還滿貼切的,哈哈~ XD
縮小版的阿咕豬沖繩麵套餐是兒童餐,我們點了一份給我們家小雪球吃。
アグーのしょうが焼き丼
(阿咕豬姜汁燒肉蓋飯套餐,阿咕豬的姜汁燒肉丼飯、小碗沖繩湯麵、和風醬沙拉、漬物小菜、小糕點。)
這個也是招牌套餐,但我印象中以前附的是味噌湯,現在則是附小碗沖繩湯麵。
不管怎樣都要讓你吃到沖繩麵的概念,哈哈~
上次來的時候可能因為我們家小雪球才七個月大,直接放榻榻米上爬爬就好,所以並沒有注意有沒有兒童椅這件事情。
這次店員在我們入座時就遞上小孩的椅子,我才知道原來在榻榻米的座位也可以用兒童椅,搭配我們家小雪糕的小短腿,突然覺得有點可愛,哈哈~
大家食堂的甜點也很好吃,千萬不要錯過囉~
我們上次一家三口來只有點泡芙,這次趁著人多,連黑糖的焦糖布丁也一起點來吃哩!
泡芙
外表酥脆的泡芙,擺放在瓦片盤上,整個質感非常精緻,相當誘人。
外頭灑滿糖粉,咬下去有沙沙的砂糖跟酥脆的口感。
內餡則是滿滿的黑糖卡士達,甜度調得剛剛好,是我記憶中的美好味道。
黑糖焦糖布丁
這個口味也很棒,表層的焦糖烤得很剛好,帶點微微的焦糖苦味。
布丁口感很滑順,甜度一樣掌控得很好。
再次證實大家食堂的甜點功力,真的不是一般般~
日式老房子除了木頭建築和榻榻米是主要特色之外,整片拉門窗和外面的庭園景色也是重點之一。
靜靜地坐在這裡看著窗外的流水、植物與自然的光影交錯,就是「歲月靜好」的最佳寫照。
吃飽飯後還可以在大家食堂外頭拍拍照,這裡的房子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建於明治時代後期。
在沖繩因為姓氏相同的人很多,所以古時候的人不常叫個人的姓名,而是以家族的屋號稱呼較多。
大家 (Ufuya) 這個名字來自安里家族,Ufuya 這個屋號,在沖繩有本家的意思。
屋子的正對面還有兩隻超大的琉球獅子,琉球獅子都是一對的,一隻張嘴、一隻閉嘴。
大家食堂旁也有商店販賣一些「喔咪呀給」,可以順便逛逛、買買伴手禮。
還可以品嚐一下日本知名的「Cremia 日世霜淇淋」哦~
回程的長廊如果不想爬上坡的話,帶長輩和小孩也不用擔心,大家食堂還有軌道的自動接送車輛。
現在沖繩有越來越多的景點提供這樣自動接駁的電動車,坐在上頭就會把你送到上方的停車場入口處,這個也是這幾年改建之後才有的呢!
Facebook 粉絲團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請幫我按個讚喲~
更多的照片:
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alfie0703/tags/大家うふやー
↝ 2018 日本沖繩親子自助旅行 - 行程總整理及部落格文章連結篇
|
---|
大家食堂的相關資訊:
|
---|
大家食堂的地理位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