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9193

  

Cathe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 (巴黎聖母院大教堂)

西方哥德式建築的代表作。
1163年始建,歷經200年完成。
聖母院長130公尺,塔高69公尺,尖塔高90公尺。
外面:雕像、浮雕、飛扶璧、吐火獸廊、鐘樓等等。
內部:廊柱、玫瑰彩色玻璃窗、翼廊祭壇、雕像、拱柱等等。

IMG_9200

聖母院位在巴黎塞納河中的西提島上,是巴黎最宏偉最迷人的一座大教堂,謹嚴完美對稱是西方中古世紀最卓越的哥德式藝術風格建築物,更是法國文明的徵象。

聖母院位於古羅馬神殿舊址上,是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 德書里(Maurice de Sully),在1159年被任命後希望給首府一所顯耀尊貴的大教堂,於1163年決定建立,從唱詩堂開始,接著中殿和西側耳房。

直到1200年才建了聖母院立面、1245年完成後面尖塔, 經過五年後十字交叉耳堂北外力面,八年後耳堂南外力面繼續完成。

經由法國幾代各式各樣手工藝師傅們:石匠師、木匠師、鐵匠師、雕刻師、玻璃雕切師們等等的前赴後繼, 在建築師瓊 德塞勒(Jean de Chelles)及披耶 德蒙托爾(Pierre de Montrouil)兩位的指揮下,直到1345年才全部竣工, 成為中世紀最著名的教堂之一。

PC051798

聖母院與法國歷史息息相關:

1239年聖路易國王將其從君士坦丁堡購得的經物繼放在聖母院。

1302年飛利浦 勒柏爾(Philippe le Bel) 在聖母院啟開首次皇家國家召集大會。接著各式各樣的儀式:恩典儀式、婚禮、加冕、受洗、葬禮等等,例如:
1430年年輕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禮。
1455年平反聖女貞德訴訟。
1572年瓦盧斯 (Valois)的瑪格莉特(Margurerite)嫁給那瓦伐 (Navarre) 的亨利。
1687年舉行大公爵的葬禮。
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親的心願修改祭壇,以榮耀聖母。

法國社會大革命時,革命黨人將聖母院改為理性教堂(Culte de la Raison) ,還差點被拆毀。

1795年至1801年聖母院被關閉,直至1802年這裡又成為神聖的場所。
1804年教皇披耶七世(Pie VII)蒞臨加冕拿破崙帝王(參考羅浮宮大為之拿破崙加冕圖) 。
1811年羅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禮。
1931年法國大文豪雨果以「巴黎-聖母院」為背景的悲慘人生之小說「鐘樓怪人」。
1814年起在維歐雷特(Viollet)公爵主持大規模的整修直到1864年。
1944年8月16日在聖母院裡舉行巴黎解放紀念典禮。
1970年11月12日在此舉行戴高樂將軍的國葬。
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羅二世在此舉行非凡的祈禱晚會。

IMG_9199

聖母院有三座門:中間這座是耶穌門-描繪最後審判的精彩浮雕系列。
右邊為聖母門:構造聖母的神聖形象。
左邊為聖安娜門。

耶穌門的兩邊各六座跟隨耶穌基督的聖使者大雕像。耶穌門圓拱人字形上各六行精雕細琢非常完美的浮雕,描繪天界、天堂和地獄的戲劇性場景畫面,這是右側精采之至的一景。

聖母院正面圓形玫瑰窗完美的框架在兩座廊台之間,前面飾有天使環繞著聖母之雕像,下面是國王廊台系列28座猶太王雕像。

從教堂西面來觀賞巴黎聖母院的建築,則可清楚的發現這一面的建築可分為三個層次,最底層的拱廊有三道大門,是主要的入口,在每道門的石牆上,排列著擷取自聖經故事的石雕像,雕工細緻精琢,尤其是巍峨矗立在中間那道門的雕像,便是來自聖經中“最後的審判”(the Last Judgment)的故事。

中層的高窗分隔了底層的拱廊,在外牆的中間,嵌著一扇美麗的圆形玫瑰窗(rose window),整座聖母院裡共有三扇玫瑰窗。第三層為鐘樓(towers),遊客可拾376階的石梯上南鐘樓觀賞巴黎市中心的景色,南鐘樓裡有一座1686年鑄造,重達15噸的大鐘。

IMG_9247

教堂外,特殊的飛扶壁(flying buttress)設計,除了可以强化支撐增高的教堂牆壁和屋頂的拱頂外,每個飛扶壁都有排水的效果,所以巴黎聖母院算是歌德式建築的代表傑作(masterpiece of Gothic architecture)。 

IMG_9218

宏偉的內景充滿莊嚴神聖的氛圍。

教堂内石柱高聳至屋頂的拱頂(stone pillars soar to the roof-vaults),拱頂的設計以尖肋拱頂(vault rib)為主,所以高度比傳統式的建築物更有空間感,也因為挑高的空間,所以才能配合室内大型彩繪玻璃(stained glass)窗的設計,在陽光的滲透下,更相映出教堂裡莊嚴美麗的氣氛。

IMG_9242

長130公尺,寬40公尺,高69公尺,十字交叉耳堂及唱詩堂周圍兩側迴廊。

IMG_9211

堂內南北側謹嚴對稱,各一座迷人的大圓形玫瑰彩繪玻璃窗。

PC051807

經由光線的照耀形成五彩斑爛,形成一種神秘的氣氛。

IMG_9223

而在南側,祭壇邊的圍牆,有這座大教堂最古老的部份,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紀,圍牆於十四世紀完工,藝術家為裝飾它花費了近二十五年的時間,南側的圍牆再現了耶穌從復活到升天的一段生活,在這四十天內,他的多次顯現使當時的人們確信他又回到了人間。

PC051817

第一幅畫描述的是耶穌與瑪莉亞相遇的場景,復活那天的清晨,即耶穌蒙難後的第三天,瑪利亞帶著香料來到耶穌的墓地,按照他們的習俗,她要用這珍貴的香科塗抹耶穌的遺體。

但她非常意外,因為她發現墓穴已空,在墓前,她見到一個人,她以為是圍丁。她問他:您知道耶穌的遺體放在哪裡嗎?然而,這這個人正是耶穌。當耶穌喚出她的名字時,她認出了耶穌。

PC051816

第二幅畫再現了復活那天早上,從耶路撤冷來的三位婦女認出耶穌的情景。因為耶穌曾被釘在十字架上,他的手足都帶有被釘的傷痕。十字架上的旗幟是他戰勝死亡的標記。

PC051818

第三幅畫展示了兩個場景,一個是耶穌出現在伯多祿(彼得)面前。

另一個是耶穌來到伯多祿和若望(約翰)中間,耶穌問伯多祿:你是否愛我?曾經三次拒不認主的伯多祿,如今謙卑地承認他對耶穌的愛。(伯多祿作為第一位教宗是在羅馬殉難的,他死在十字架上,腳朝上,頭朝下,以示自己的謙卑,不能跟耶穌一樣。)

PC051819

第四帳畫的左側,看到耶穌的兩個信徒,由於耶穌蒙難使他們非常不安,他們決定返回他們的村莊(距離耶路撒冷有十五公里路)。

有一個人加入他們步行的行列,他們以為是一名普通朝聖者,他和他們邊走邊談論有關基督受苦和被定死罪的事,這明顯與耶穌的經歷相吻合,當他們完全認出耶穌時,正是在耶穌掰餅時的一瞬間,因為這與他臨死前在最後晚餐上的動作是一模一樣的。

PC051820

第五幅畫是在晚餐廳裡,復活那一天晚上,耶穌出現在十位門徒面前,其中沒有猶大,他在出賣耶穌之後便自盡了。當時因為多默也不在場,所以他拒不承認耶穌復活的可能性,理由是從未有人能夠從墳墓裡走出來。

事實上,耶穌是第一位得到永生,耶穌為了讓人們認識他,露出自己帶有傷痕的手和腳,吃他們烤過的魚塊,他教導他們時,手持聖經,在授予他們理解此書的能力。

PC051821

第六幅畫是在復活的第八天,耶穌顯現在多默的面前。

當多默觸摸到耶穌被士兵用長槍刺開右肋時,他喊道:我的主,我的天主!其它門徒也在場,他們觀看了這個場景。

隨後多默勇敢走出家門,到印度的南部傳教,在那裡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
PC051822

第七個場面是捕魚的奇跡,地點是在第伯利亞湖邊。

門徒們在一夜捕魚亳無收穫之後,一個陌生人要求門徒再次撤網,隨後他們補到很多的魚。這使他們想起三年前,耶穌向他們所顯示的首次捕魚奇跡。

畫面中不同的魚類象徵著世上所有的人,教會的任務是將他們匯合在一起。為此,門徒門奔向各國,向不同種族和不同地位的人們宣告:他們同屬於一個家庭,天主就是家父,人們應該彼此相愛如同兄弟。

PC051824

第八個畫面是在加利勒亞。耶穌出現在他的弟子當中,他派遣他們到各地傳福音。他向他們宣佈,他即將回到天上,為他們預備地方,並娑遣聖靈的降臨。

從此聖靈將駐在人們的心中,他們開始新的生活。耶穌的這一許諾十天後就實現了,即在復活後的第十天,這也就是天主教的聖靈降臨的來歷。

PC051825
  
第九個畫面表現的是耶穌的升天,也就是在他復活後的第四十天。這是他升天前的最後一次晚餐,這時半數的使徒為了傳福音,已整裝待發。

從最初的教會開始,一直在信徒間所舉行的兄弟般的會餐,就是今日所稱的彌撤,這樣人們可以在歡樂中和復活的耶穌相會。他用這種方式和我們在一起,正如他曾許諾的那樣,直到世界的末日。

IMG_1148

彌撤的活動更是將整個巴黎聖母院的氣氛,展現得更加肅穆莊重。

IMG_1155

夜裡的巴黎聖母院,更是展現它遠離塵囂,充份沉靜的那一面,別有一番韻味。

PB307964


更多的照片,請看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alfie0703/tags/cath%C3%A9dralenotredamedeparis/

延伸閱讀:
2011年巴黎自助之旅 - 部落格文章索引    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諾雅爾菲 的頭像
    諾雅爾菲

    娃娃的異想世界。菲私藏

    諾雅爾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