帖契 (Telč)
帖契,或稱之為「鐵契」,Wiki翻譯為「泰爾奇」,是捷克共和國摩拉維亞南部的一個城鎮,靠近伊赫拉瓦。
它主要是由三面環湖的水城堡、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廣場和保存完好的文藝復興房屋所組成。
這裡是那種一上午就可以逛上兩圈,但是你待一個月都不想離開的地方。
在進入帖契之前,我想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小鎮的源起。
其實也不是我介紹啦,都是Google到的資料加上導遊豹哥哥當時的講解,哈哈,請大家容許我花一點時間把這些資訊轉貼或描述出來 XD
我覺得旅遊最迷人的地方除了看到漂亮的風景、建築和人文之外,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過去和歷史故事,知道了這些之後,可以更加瞭解這個小鎮。
而據說帖契小鎮的誕生,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可循。
後世歷史學家們,同意承認摩拉維亞民間傳說所載的建城的歷史,該段歷史如下:
約在西元1099年間,當時摩拉維亞統治者奧托二世與捷克的布萊提斯特拉夫公爵,在帖契地區進行過一場交戰,奧托二世大獲全勝。
據說為了感謝上蒼,就在五百七十公尺高的戰場邊建了座小教堂以示感恩。奧托二世經濟狀況好轉後,又將小教堂翻建成為一座大教堂。自此就以教堂為核心,慢慢發展出一個小鎮,帖契就這麼開始了自己的歷史……
與捷克其他的地方不同,帖契沒有宏偉的城堡、奢華的宮殿、高聳的教堂,她的美在於一棟棟造形都不同、精巧華美的建築物,完好地保存了中世紀中歐市鎮的舊貌,彷彿進入了童話世界的主題樂園之中。
帖契四周為烏利斯基(Ulicky)、斯坦普尼斯基(Stepnicky)、史塔羅媚史凱(Staromestsky)三個人工挖掘深度超過三公尺深的小湖環繞,分別是Stepnicky Pond和Ulicky Pond這兩個湖,然後在城堡和廣場之間,築有一道一公尺厚的堅固城牆,捍衛城堡。
Stepnicky Pond
因此,如果我們要進去這個小鎮,有兩個方向可以進出,而豹哥哥帶我們走的是先經過這個漂亮的Stepnicky Pond湖再進入城的入口。
整個環境很寧靜,如詩如畫,還有居民在這裡散步,溜小孩。
走過通向城裡的小木橋,穿越過這個城門,就可以進到廣場。
霍尼爾城門 (Horni brana)
帖契有兩個城門,分別是上城門跟下城門 ,位於Stepnicky Pond的這個湖的入口是「下城門」,建於1579年。
薩哈利亞修廣場 (Náměstí Zachariáše z Hradce)
城堡的創建者是赫拉德茨的薩哈利亞修,因此,這個廣場就以他為命名。
薩哈利亞修廣場以大石板鋪成,帖契的一切圍繞著廣場展開。
帖契在14世紀以前,原本是以木造建築為主體,但是14世紀及1530年的兩次大火,讓這個小城鎮再度重建。
此時的建築開始有了不同的形態,建築的外觀有哥德式拱形廳門、文藝復興式的外觀,以及文藝復興式或巴洛克式的山形牆等特色,讓這個城鎮成了五彩繽紛,古樸之中散發出秩序和典雅,算得上捷克最美的廣場之一,宛如童話世界般的美麗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以文化遺產第一項與第四項標準,讓帖契入選世界遺產,讓每一棟古城居民有了屬於自己的編號,並讚譽為「人類的經典之作」。
(捷克總共有12項文化遺產被編入[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])
這裡是這座城鎮最大的廣場,而兩側的小房屋由文藝復興時期便保存至今,已經將近500年,房屋每棟高度差不多,但外觀皆不相同,而且每個各有編號,裡頭有的是民宅、有的是紀念品店、披薩店或蛋糕店等等......
用這張圖來對照一下地理位置,我們是從圖片右方木頭圍欄那條小路走進廣場的,左邊有兩個教堂,右邊紅屋頂往後延伸的區域則是城堡,而至於這個城堡的區域現在已經是博物館了。
就是這個通道可以進出這個小鎮。
耶蘇聖名教堂 (Kostel Jména Ježíš)
從下城門入口一進來,就會看到這個教堂,這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築的教堂,這一區域是從1651到1667年之間建立的,當時耶穌信徒修建了巴洛克風格的神學院 (1651-1655) 和華麗裝飾外觀的 (Jesus) 教堂 (1666-1667)。
至於這區域則是城堡,這個是小鎮裡的城堡,從前是有堡主在此統領這個小鎮的。
城堡涵蓋二個部分:一是1553年建成的哥德式,另一個是1566年興建的文藝復興式建築物,裡面最精采的是拱型穹頂上的彩繪。
Státní Zámek Telč
這裡的堡主是五瓣玫瑰家族之一的「黃玫瑰家族」,黃玫瑰家族是老大「哈迪克家族」。
這裡就要講到五瓣玫瑰家族的歷史以及各個堡主之間的故事了。XD
波西米亞貴族 Vitkovci 家族的家徽是一朵5瓣玫瑰,所以在捷克的許多城裡很常可以看到5瓣玫瑰的標幟,表示那些城都曾經被這個五瓣玫瑰家族統領過,而這家族總共有5個兒子,於是每個兒子都用不同顏色的五瓣玫瑰來當代表。
西元1335年帖契由赫拉德茨 (Hradec) 封建領主,然後強大的維特克 (Vitkovci) 家族建立,將環繞著小鎮的住宅區及教堂區設防禦點。
最初木造哥德式的皇家城,在1386年的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,南波西米亞貴族奧得瑞克命令維特克家族將城堡和城鎮重新規劃,並要求重建的房舍不得相同,並且為了防止火災再度發生,則以石材做為主要建築材料。
整座城池用了五十年時間,以「捷克哥德式風格」重建起來。
西元1549至1589年間,當時帖契的統治者「查恰理斯.哈迪克」 (Zacharias of Hradec) 將小鎮的政治、文化、經濟帶到了頂峰,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堡在這時擴大建造起來,西元1530年的另一次大火燒毀了大半的城市建築,城堡也在大火中全毀。
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文化情有獨鍾的統治者「查恰理斯.哈迪克」,仗著家族金、銀礦的龐大家財,於1550年,從義大利聘請了大批能工巧匠,特別是名師巴爾達薩爾(Baldassare Maggi)、安東尼奧(Antonio Vlach)等人,配合摩爾維亞工匠一起改建以前的舊城堡。
城堡改建完工後,哈迪克又開始改建特爾奇的民居和城市,這才使廣場上那些簡陋的哥德式古宅改換新顏。同時,哈迪克還修建了市政廳、醫院、供水系統來整頓集市,使十六世紀的特爾奇成為摩爾維亞最繁榮的城市。
從這個入口可以進入城堡裡面,而左邊那個則是聖雅各教堂 (Kostel sv. Jakuba) 及其鐘塔,鐘塔是可以爬上去的,不過10-3月好像是沒有開放的。
而城堡的部份據說11-3月是沒有開放的,我們這團是10月來的,所以是可以進去參觀的。
至於開放營業的時間,請參考:http://www.zamek-telc.eu/information-for-visitors/opening-hours/
我們有進到裡頭的中庭拍了幾張照片,晃了一下下......
城堡裡還保留著老大哈迪克的棺木,長眠於他所一手建立起來的帖契小鎮。
接下來回到廣場的部份。
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與藝術主要特徵「山形牆」,就屬帖契保留得最完整。
山形牆位於建築的最上層,有如一頂三角形的大帽子,端正地戴在每座建築的頭頂上,其裝飾性大於實用性,是廣場上古宅的最大的特點所在。
而古宅的底層都有拱門走廊,串聯在一起便成了環繞廣場的長廊,既整齊美觀,又具實用性。
幾百年來,長廊裡開著飯館、酒館、菜場、商店,未曾改變,唯一改變的是,商品的銷售對象現在是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觀光客。
儘管古宅有不同建築風格,很難說出各自的年齡,但留意拱門走廊就不難發現其最初的身分。
誕生在文藝復興前的拱廊,是花崗石建造的並有哥德式裝飾;巴洛克風格比較容易辨認,儘管表現得含蓄,但還是無法掩蓋其雍容華麗。
廣場上第61號古宅,外牆以黑白二色粉雕裝飾,1532年被一個麵包師傅Michal買下來,後來他還變成帖契的鎮長。
它的整面外牆上都繪滿了花紋圖案和《舊約聖經》中的十一位領導者的人物彩繪,精美的花卉人物都是黑白二色繪製,細看會發現它們外表凹凸不平,是用粉雕(Sgrafitti)裝飾而成的。
「粉雕裝飾」黑白二色最常見,工匠們用黑白兩色的濕灰粉塗抹外牆,然後在上面刻出各種圖案,乾燥後就成了外牆裝飾。這種建築裝飾無論居民還是宮殿都愛採用,在摩拉維亞歷史上流行過一段時間。
圖中淡粉紅色的37號,巴洛克式山牆上有聖母像的浮雕,山牆頂端有天使雕像。
圖片右邊的54號,是文藝復興式的建築,屋頂類似城垛,外牆的紋路看似磚石所砌,其實是以粉雕模擬磚石繪製而成,非常有特色。
47號,也就是照片中方方正正的黃色那棟,像一般樓房,樓下有拱起的穿堂門廳。
這裡最早是此地的公立釀酒廠,1807年起變成了女子學校,十九世紀之後則是一家出版社。
我覺得這裡的每一棟建築的背後都有它的一段美麗故事,很值得花時間好好地瞭解並且細細品味。
這畫的每一棟建築都相當有各自的特色,如果是學建築的人來到這裡參觀,我想他們一定能夠非常專業,並且頭頭是道的細說每一棟建築的特色與風采吧~XD
這裡有許多特色的小店,都值得花一點時間好好地逛逛參觀喲~
中間的部份也有幾棟屋子,其中最左邊那間32號有點突出來,是1800年建立的晚期巴洛克式風格。
1655年這間屋子被當地官方買下,當做官員供餐的廚房,復活節那週的綠色星期四就會提供甜粥給窮人,這個傳統一直到1782年皮被約瑟夫二世皇帝給廢除。
在它右邊往裡面縮進去一點那棟灰白色的店家,是賣紀念品的店,店名叫做Telčský dům。
裡面滿值得一逛的,而且它有官方網站:http://www.telcsky-dum.cz/
至於右邊那條巷子走走去,可以到另一座古老教堂,也就是聖靈教堂。
聖靈教堂 (Kostel sv. Ducha)
尖塔處就是建於13世紀,仿羅馬式建築,高達49公尺的聖靈教堂。
這座古羅馬樣式的聖靈塔,是帖契最古老的建築物,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更迭興衰。
帖契創建於14世紀中葉,古羅馬式樣的聖靈塔樓證明此地很早就已經有居民居住,至於城牆和聖母聖天教堂則是哥德式。
聖靈教堂的綠色尖頂在一群粉嫩無邪的文藝復興式建築中顯得突兀,好像每個童話故事之中總會有一個巫婆一樣 XD
聖靈教堂就是明顯的哥德式建築,這個哥德式的高塔是在15世紀末時改建的,高聳彷彿直入雲霄的尖塔象徵神的崇高。
這也意味著聖靈教堂沒有在1530年的大火中被摧毀,所以還能保有原本的哥德樣貌,也是帖契最古老的教堂。
而順著教堂再往前走,圖中藍色的那間房子,就是我們此行午餐的餐廳囉~
詳細的介紹文章,請參考部落格文章:[捷克][食記] Telč - Restaurace Pod Věží
廣場的部份還有幾個值得一提的建築,其一是圖中的噴泉。
聖母噴泉 (St Margaret Fountain)
它原建於十六世紀中的時候是木製的,於十七世紀初改為石製,噴泉中央是小鎮的守護神 St Margaret 的石雕像。
前面的文章提過好幾次這個小鎮曾經兩次發生大火,所以不但建築從木造變成石材之外,導遊豹哥哥也有提到這個噴泉也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。
那就是,萬一某天發生火災的時候,居民可以快速地從噴泉這裡提水去救火,如此一來便可以盡可能地在最快速的時間內將火勢撲滅。
廣場上另外好像還有一個聖西勒諾斯 (St Silenus) 噴泉,可是我們好像漏掉,沒有拍到照片 XD
瑪利亞柱 (Marian Column)
廣場上還矗立著1718年建造的巴洛克式紀念柱,石柱的最上端有巴洛克風格的聖母像,下端則圍繞著六座聖徒塑像,是典型的捷克城鎮裝飾和瘟疫歷史紀念,不過我們參觀的時候正在整修,看不到它完整的風貌,哈哈 XD
另外一個有趣的是這個打水的裝置,由此可以知道居民有多麼害怕再次發生火災~
接下來介紹的是另一棟有名氣的綠色建築。
這一棟綠色的哥德式石屋建築是第15號,綠色的牆上的裝飾是《聖經》故事畫作,被掩藏了一段很長的時間,1952年才被發現並且修復,它的牆面上是羅馬式濕壁畫,相當特別。
從巷子裡可以看到這棟建築的側面。
據說這棟綠色建築以前是議會,有個突出的圓形陽台和石頭門面,而左邊隔著一條巷子的那間是藝廊,藝廊的前身據說是個消防隊,這條巷子走過去可以走到後面的湖和橋。
Ulicky Pond
這個就是Ulicky Pond湖,過了橋之後似乎有一條環湖的步道可以散步,不過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,只有在橋上拍拍這個湖與帖契小鎮的湖景。
右前方的高塔,還記得他們是前面有介紹的兩個教堂嗎?
高塔若是有開放可以爬上去,而時間又充裕的話,真的建議大家可以爬上去喲,可以一覽無遺地把帖契的建築以及兩個湖的全貌納入眼底,非常值得上去一趟。
文章最前面有提到,這個小鎮是被兩個湖圍繞在中間的,地理位置真的是非常得天獨厚,美不勝收。
逛完了湖景之後,我們就慢慢地往回走了,接下來是逛逛廣場上的小店的時間啦~
這裡有許多的特色小店,有時間的話真的可以放慢腳步,慢慢地品味一下......
像這家店叫做U Šeniglů,裡面的東西也很多,可以進去挖寶喲~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ubytovani-telc.cz/u-seniglu
像這個可愛的磁鐵,非常適合帶回去貼在冰箱上或是送給要好的親朋好友當作紀念品喲,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呢!~
還有這個漂亮的立體小屋,也都非常有帖契的特色。
另外是各式各樣獨特的杯子,這個也是讓我愛不釋手的吶,要不是口袋不夠深,不然我還真想通通帶回家耶!
還有這個木雕娃娃,整個看起來就是色彩繽紛,超級可愛的啦!!!~~~
捷克另一個有名的紀念品就是彩色鉛筆,不過彩色鉛筆的部份不用急著在這裡下手,庫倫諾夫那個城鎮有專門的店家,保證你會荷包大失血的,哈哈哈哈哈~
前文有提到的Telčský dům店裡的紀念品真的實在是太讓人驚呼可愛又想買了,我們就不小心在這裡手滑了好多東西,哈哈~
文章的最後,就讓我們在這位非常有氣質的Telčský dům店老闆娘的笑容之中,劃上一個完美的句點吧。
希望下次,還能有機會到這個小鎮來走走,下一次我想在這裡待上一整天 XD
散步路線 (Google Map):
帖契 (Telč) 的相關資訊: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telc.eu/
帖契 (Telč) 的地理位置:
更多的照片,請參考我的相簿:https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alfie0703/sets/72157631888355953/
更多帖契的照片,請參考:https://www.flickr.com/search/?tags=tel%C4%8D
延伸閱讀:
2012歐洲蜜月之旅 - 部落格文章索引
留言列表